午夜福利电影_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产欧美久久久_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登錄

赤子心 故園情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呂振羽的廉潔故事

    分類:清廉國企 作者:總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3-11-29 閱讀量:1010

在風景宜人的湖南省邵陽縣塘田市鎮夫夷河畔,有一排晚清風格建筑,這里是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抗日戰爭時期,湖南省委委派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呂振羽在此主持創辦了一所抗日軍政大學,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培養抗戰干部。在這占地近萬平方米、有著大小60余間房的講學院舊址里,陳列著大量的文物資料,默默講述著塘田戰時講學院和呂振羽的廉潔故事。

呂振羽1900年出生于湖南武岡(今邵陽縣)溪田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26年大學畢業后投筆從戎,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9月,任湖南省文化界抗敵后援會常務理事兼研究部部長。

1938年,日寇的鐵蹄越過長江后,湖北、湖南告急。為了更好地動員和組織抗日,各級黨組織領導并組織愛國人士創辦各類戰時學校。時任湖南省文化界抗戰后援會研究部部長的呂振羽向省委和中央駐湘代表徐特立建議,在自己的家鄉武岡創辦講學院,傳播馬列主義和抗戰思想及策略,培訓基層抗日干部。這一建議很快得到黨中央的同意和支持。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塘田戰時講學院于當年9月正式開學。

塘田戰時講學院繼承了“抗大”的學風,堅持“樹立文化據點于農村”“立救亡工作據點于農村”,提倡研求匡時致用之學術,設研究班和補習班兩類班。研究班重點開設歷史、文學、哲學等專修課,補習班開設國文、數學、自然等專修課。此外,講學院還創辦了兒童識字班、農民夜校等。

當時講學院環境艱苦,經費緊張,連上課的桌凳都是從周邊老鄉那里東拼西湊來的。但講學院的老師教老鄉識字、唱抗戰歌曲、演抗戰劇曲,對群眾進行革命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與老鄉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為解決經費問題,作為主持工作的副院長,呂振羽自掏腰包,與張天翼、譚丕模、曹伯韓、李仲融等文教界名家一起,自己動手編印教材,白天干活、晚上講課。這些名家舍棄城市的優渥生活,到這個偏遠的窮山村來干革命,不分白天黑夜,忙得腳打鼓。呂振羽的妻子江明后來回憶道:“原先是沒有工資的,后面才象征性地發一元。”

由于國民黨頑固派的破壞,1939年4月,講學院被迫停辦。講學院雖然僅存了7個多月,但建立了黨小組及黨支部,招收省內外學員250多名,發展黨員50余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員180多名。疏散后的師生有的奔赴延安,有的回鄉建立黨組織,有的留在國統區從事地下工作,有的加入了新四軍,成為革命的星星之火。

“塘田戰時講學院像一座熔爐,投入礦石,鐵水奔流,被反動派猛力一砸,火花四濺,變成了無數火源,到處燃燒。”1945年冬,周恩來在延安出席湖南工作座談會時,高度肯定了講學院在抗戰時期所起的歷史作用。

在民族危亡之際,呂振羽主動請纓,擔負起抗日救亡的責任,為他的革命人生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磨煉了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呂振羽利用自己在學術界的影響,以筆為矛,堅決斗爭。抗戰時期,周恩來和呂振羽交流,說他可以寫一本中國歷史,從正面教育青年,和反動派作斗爭。呂振羽立即接受了這一任務。在復旦大學任教之余,他在妻子江明的協助下,編寫了《簡明中國通史》前八章,這是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較早的一部中國通史。

在重慶時,呂振羽生活異常艱苦,盡管擔任教授,但收入很少。可他從不向組織張口。有一次董必武來看望,看他家里太困難了,責備他應該向組織上講。為了減輕全家的生活困難,江明經常晚上到隔壁的一家工廠去拾煤渣。

呂振羽生活節儉,其收入除家用外,大部分用來買書、資助家鄉親友和困難學生。他的學生榮孟源后來回憶說:“先生生活儉樸,吸煙和一般大學生差不多,不過是老刀牌和小粉包而已……上課經常是步行。但遇到有些學生生活困難,他常予以資助。”

作為黨的干部,呂振羽一直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黨員形象。到東北人民大學任校長時,學校給他安排了一處樓房,他看后說房子太大,可以住三位教授,自己只住了一處小樓;任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的歷史顧問和教授期間,住的四合院很陳舊,急需修繕。他的學生兼助手王樹云回憶:“公家幾次安排人來修,但均被呂老拒絕了。滿屋子都是書,除書柜和辦公桌椅外,幾乎沒有什么家具。四合院外有一個汽車庫房,但里面沒有車。我問呂老車庫里現在為什么沒有車?他告訴我,組織上原來是分配過小車給他的,但他覺得車子經常放在庫內沒有用,太浪費,就把小車退了。”

“對自己格外小氣,對國家傾其所有”是呂振羽的真實寫照。1951年,為保家衛國、支援抗美援朝,他將積存多年的稿費捐獻給國家。1955年,呂振羽因病離職來北京休養,為不給國家增加負擔,夫妻倆用工資和稿費購買了一處四合院居住。1986年,江明遵照他的遺愿,將2.5萬冊藏書和這座四合院無償捐獻。

呂振羽對自己嚴格要求,對親屬更是如此。他的二女兒次蘭畢業于寶慶愛蓮女校,完全有條件隨父親去北京工作,但他不允許,而要求她安心在家務農。1961年,37歲的次蘭初孕,寫信給父親要求到北京生育小孩。呂振羽給女兒寄來費用,并回信說:“北京這么多干部,他們的子女都涌到來,那還了得?你到邵陽市醫院去生產。”

離開家鄉多年,呂振羽心里始終惦念著家鄉人民。1952年春節,他特地告假回來看望父老鄉親,臨走時囑咐母親將政府發給自己的360元探家費分給貧苦鄉親,并將鄉親們所送的禮品一一退還。自1957年起,呂振羽負擔起家鄉四個困難孩子在邵陽縣四中讀書的學費。

1960年,呂振羽的表侄陳啟國因生活困難和患病初愈,給他寫了封信,希望幫助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困難。呂振羽回信道:“現在國家有困難,不論什么地方、什么人都要自己想辦法。你是貧雇農出身和貧雇農成分,又是個共產黨員,應該和所有社員一起,還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我如果按照你的要求給予幫助,那對你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同期,他在給外甥女李野夫婦的回信中寫道:“一年來,我已全部不要稿費,各種用途都全靠我倆工薪開銷。因此,這回只能勉強給你們寄去30元。葉青一定要婉轉告知你媽媽:要根本從思想上認識如何節用,過苦日子。”

1975年,當得知侄女呂春淑說暑假要來北京探望自己時,他回信婉言拒絕:“千萬不要來,一因來回需時太多,你應利用暑假期間好好學習和鍛煉身體。二因來回路費所需不少。”

呂振羽的一生,不僅是學術研究的一生,更是革命實踐的一生。近年來,邵陽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制作了《紅色教授呂振羽》《南方抗大精神永放光芒》《一元錢的故事》等作品。邵陽市紀委監委將塘田戰時講學院列為全市第一批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干部群眾在這里參觀學習,感悟紅色文化。講學院所在的對河村用好紅色資源,做活“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振興”融合文章,打造集革命先烈紀念、黨員干部教育、村民文化休閑、紅色旅游參觀于一體的紅色旅游示范村。那段難忘的革命歷史和呂振羽的紅色故事,綻放出更加熠熠的光芒。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上一篇:董必武:“性習于儉,儉以養廉”

下一篇:清風丨不改初心真本色

Copyright?2018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 湖北省成套招標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 網站建設: